十八年纠纷 八年诉讼 一朝解决

2014-03-07 13:20
    浏览: 3532

   

近日,审监庭成功调处一起历经十八年的纠纷,促成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妥善化解矛盾。

1993年8月,浙江商人陈氏兄弟以某地区建筑公司武汉工区的名义从武汉市某村所开办的房地产公司承揽了2栋住宅楼的建设项目,后转手将上述项目以武汉工区的名义整体转包给汪某某。汪某某以黄州建总名义承包该项目,并与鄢某某共同垫资完成了2栋楼的建设。工程完工后,陈氏兄弟虽按约向汪某某支付了合同内的工程款,但对施工过程中增加和变更的52万余元工程量不予认可,拒绝对此部分工程款进行结算,汪某某因此不同意办理房屋交接手续,发包单位和陈氏兄弟也因某种原因未接受房屋,双方由此产生纠纷。此后汪某某长期雇人看守房屋。直至2001年,该村办房地产公司直接向汪某某支付了10万元工程款后,汪某某交付了2栋房屋。2005年,汪某某提起诉讼,此间某地区撤地建市,该建筑公司也被注销。某村房地产公司也因股东的不断更替,名称多次发生变化,陈氏兄弟成为该公司控股股东。汪某某将该市建委、陈氏兄弟及所控股的房地产公司一并告上法庭,要求众被告支付50余万元工程款。该案一审、二审、再审、重审后,汪某某不服,再次上诉。武汉中院以事实不清为由再次将本案发回重审。

本案最终能妥善调处,得益于承办部门精心梳理案情,准备把握争议焦点,反复释法明理,主要做法:一、找出症结。在历次审判中,汪某某均申请对增加和变更的工程量进行鉴定,都因证据不足被驳回。承办法官接手本案后,加强与立案庭的沟通和配合,在保证程序合法的前提下,克服重重困难,完成鉴定工作。二、争取院庭领导支持。本案主要被告的陈氏兄弟身份特殊,且态度强硬,拒绝到庭应诉,如简单地采取公告方式送达鉴定结论和开庭传票,可能会导致审理程序上存在瑕疵。针对这种状况,承办法官将此案提交庭务会及分管领导研讨,经集体讨论,根据汪某某提交书面申请,决定对陈老大作出限制出境的决定。陈老大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委派律师到庭,并请求协商解决与汪某某的纠纷。三、多方做当事人工作。为妥善解决此案,承办法官分头做各当事人工作,动之以情,辨法析理,使各方都认识到,他们为这宗纠纷再这样纠缠下去,对彼此都不利,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得不偿失,双方同意以调解方式化解纠纷。通过与当事人数次商谈,承办法官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形成了各方基本能接受的调解方案,在他的主持,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由陈老大所控股的房地产公司一次性支付汪某某工程款42万元,此调解协议的款项也已全部履行到位,这起历时八年的诉讼得到圆满解决。

                                                                                                 (根据审监庭信息整理)